【戈程资讯】2019专利审查年度盘点
2025-04-18
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大力推进专利审查提质增效工作,全年累计消减发明专利审查积压案件12.6万件,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缩至17.3个月。
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继续推动《专利审查指南》修订工作,并分别于9月23日、12月31日通过局第三二八号、第三四三号公告对修订内容予以发布。《专利审查指南》的两次修订及时响应创新主体有关GUI、人类胚胎干细胞、新业态新领域等方面专利保护的迫切需求。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8月发布了《专利申请集中审查管理办法(试行)》。集中审查是指围绕同一项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组合集中进行审查的专利审查模式,旨在助力创新主体开展针对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因此侧重于高质量的专利申请组合。在实践中,集中审查依专利申请人或省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请求而启动,当具有多个申请人时,应当经全体申请人同意。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申请人应当积极配合审查部门单位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开展技术说明会、会晤、调研、巡回审查等。
2019年12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远程联合审理活动,双方均当庭宣布审查结论。此次远程联合审理同时解决了3件发明专利的侵权纠纷和专利无效宣告请求案。国家知识产权局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建立专利快速确权、快速维权、诉调对接、多元调解的联动机制,同时还将着力提高远程审、当庭宣、联合审等的比重,推进各审查模式体系融合发展,如当庭宣+联合审、远程审+联合审等审理模式,强化知识产权“快保护”、“严保护”。
2019年5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上线了外观设计智能辅助审查系统。该系统依托海量数据,采用自动化手段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进行智能分类和智能审查,同时强化与外观设计智能检索系统、电子申请客户端等业务系统的协调联动,更加高效智能,标准化和结构化程度更高。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7月成立了专利审查质量评价工作组。工作组成立后,积极建章立制,通过盲评、回避、分组讨论和及时反馈等工作机制保证抽样质评的客观准确性,同时坚持分级管理、结果导向和质效并重原则,优化抽样质量评价指标。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7月成立了专利审查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在局级层面开展业务指导,协调决策审查标准有关工作,研究解决审查实践中与审查标准解释和适用有关的重大或疑难法律问题。
摘自:CNIPR
2020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