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程资讯】全球化背景下车企风险排查技术与地域选择

据中国海关总署汽车出口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达641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28万辆。自2022年后,欧洲市场增长渐缓,中东、南美地区和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市场的汽车出口量增长明显。在汽车出口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知识产权纠纷已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全球化征程中的突出挑战。

汽车出口风险排查已全面覆盖整车各板块,并逐步向测试设备、研发服务等产业链关联领域延伸。据中汽信科2022-2025年风险排查统计数据显示,动力系统的风险排查是重点,其次是车身结构,其余汽车板块较前两者有明显差距。

三电系统是动力系统板块风险排查的核心,其中电机更是重中之重,电控系统的排查相对较少。从次级技术方向统计来看,电机冷却设计、电机定子绕组设计、电池热管理、多电机协同控制技术都是较为重要的风险排查点。

欧洲纠纷高发,新兴市场风险复杂化

欧洲作为我国汽车出口最大市场,一直是风险排查的焦点地域,同时,欧洲也是知识产权风险高发区域,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新能源汽车一系列的诉讼案中,我国企业仍多是被诉方。对于欧洲出口车型,车身结构和动力系统是两个主要技术排查方向,并且从实际排查结果及诉讼案例来看,欧洲地区动力电池技术以及车身结构中的基础零部件设计侵权风险非常突出。

随着市场的增大,俄罗斯、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风险愈加受到企业关注,这些地区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执法力度及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使知识产权风险判定、纠纷处理等方面呈现复杂化特征。

建立高风险专利防控早期介入机制

近半数的风险排查会识别出高风险专利,而越早将风险排查嵌入企业生产环节,企业在应对高风险专利时越能占据主动,获得更大的应对空间。在企业研发生产早期,可通过制定规避设计方案、搜集专利无效证据、查证公知技术等低成本方式处理高风险专利;若到产品临近出口或已出海阶段,往往需面对侵权诉讼、销售禁令、许可谈判等情况,针对此类情况的应对不仅操作复杂,还将产生高昂成本。

在汽车产业全球化浪潮下,我国车企海外出口量持续攀升,面对复杂的海外市场环境,车企需依据自身企业发展战略与产品特性,做到“尽早排查、细致识别、立体防御”,方能在技术竞争白热化的全球市场中行稳致远,以合规护航出海战略的持续推进。

摘自:汽车知识产权

2025年7月1日


返回